快速掌握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秘籍
更新时间:2025-09-22 点击次数:89次
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是检测水泥胶砂流动性的核心设备,通过测量胶砂在规定条件下扩散的直径,评估水泥的需水量、和易性及配制混凝土的可行性。掌握其使用秘籍,能快速、准确地完成检测,为水泥质量控制提供关键依据。
一、前期准备:
1.设备检查:确认测定仪的跳桌台面平整(用水平仪检测,倾斜度≤0.1°),跳动部分(包括凸轮、推杆、圆盘)无卡滞(手动转动凸轮,观察圆盘能否灵活上下移动),定位销与导向轴配合顺畅(无松动或异常摩擦声)。同时,检查捣棒(直径20mm、长200mm的钢棒,端部为半球形)、截锥圆模(上口内径70mm、下口内径100mm、高度60mm)、抹平尺等辅助工具是否齐全且无变形。
2.材料制备:按标准(GB/T 2419)称取水泥(450g±2g)、标准砂(1350g±5g)和拌合水(225mL±1mL),先将水泥与砂倒入搅拌锅内,低速搅拌30秒(混合均匀),再加入水继续搅拌(高速2分钟,低速1分钟),确保胶砂均匀无结块。
3.环境控制:试验环境温度需稳定在20±2℃,相对湿度≥50%(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水分蒸发过快,影响胶砂流动性)。
二、操作流程:
1.装模与刮平:将搅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装入截锥圆模(每层约400g),第一层用捣棒插捣15次(沿边缘至中心均匀分布),第二层同样插捣15次(注意捣棒不触碰圆模内壁),装满后用抹平尺刮去多余胶砂,确保表面与圆模上口齐平。
2.脱模与放置:用小刀沿圆模周边轻轻划动,垂直向上提起圆模(避免胶砂受振),将胶砂连同截锥圆模内的部分留在跳桌台面上(若胶砂粘模,需用湿布擦拭圆模内壁)。
3.跳动操作:将截锥圆模垂直放置在跳桌中心定位销上,启动仪器(使圆盘跳动25次,跳动频率为每秒1次,落距10mm)。跳动过程中观察胶砂扩散情况(正常应均匀向四周扩展,无局部隆起或塌陷)。
4.测量读数:跳动结束后,用卡尺测量胶砂扩散面的较大与较小直径(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测一次,取平均值),精确至1mm。若两次测量值相差>2mm,需重新操作(可能是跳动不均匀或胶砂不均匀导致)。
三、注意事项:
•捣棒插捣时需垂直用力(避免倾斜导致胶砂密实度不均),且不得触碰圆模内壁(防止胶砂粘连影响脱模)。
•跳动前需确保定位销与圆盘中心对齐(偏差>1mm会导致扩散不规则),跳动过程中不得人为干扰(如用手触碰圆盘或胶砂)。
•若环境温度波动较大(如冬季实验室无供暖),可使用恒温箱预处理胶砂(将搅拌好的胶砂在20±1℃环境下静置20分钟后再测试),减少温度对流动度的影响。
掌握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秘籍,关键在于前期准备的严谨性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以及细节把控的精准性。只有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标准,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流动度数据,为水泥质量评价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支撑。
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工程路面混凝土取芯机:路面检测的钻孔取样设备